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/台北報導
「牙痛不是病,痛起來要人命。」這句俗諺想必不少人有深刻體驗,多半因為於疏於維持口腔衛生及定期檢查,導致蛀牙已經由牙齒最外層的琺瑯質,侵蝕到內部牙本質靠近牙髓腔處。醫師指出,如果出現自發性疼痛,大多情況已經無法透過活髓保存術保留牙髓神經,就得進行根管治療,也就是很多人俗稱的牙齒抽神經。
當代牙科醫療體系當代牙醫診所醫師黃琮勛表示,根管治療是將受感染的牙髓腔內部軟組織清除乾淨,配合沖洗藥劑反覆清洗牙髓內部殺菌,並利用金屬製成的牙髓銼針將髓腔形狀拉開闊,以便封入充填清潔乾淨髓腔的馬來膠針,確保髓腔不再受到口內充滿病菌的環境感染。
由於髓腔內不只有神經組織,還有提供牙齒養分的血管,所以完成根管治療後,牙齒由於失去養分供給,結構也會因為被開了個大洞整個變中空,齒質變得脆弱,再加上本來面臨要抽神經的牙齒通常也早就蛀蝕大半部分,結構上的強度早已大不如前。為了符合根管治療的初衷「留下自身牙齒」,必須針對整體強度弱化的牙齒結構做保護。
黃琮勛指出,即便外觀結構看起來還算完整的牙齒,根管治療後也可能因為療程中血紅素沉澱於齒質中,導致顏色逐漸暗沉,並且根管治療也無法完全保證髓腔中的細菌都被殺光,因為細菌對於沖洗的藥劑有程度不一的抗藥性。提供牙齒冠部的贋復重建,除了能遮蓋變色的部分,也能一定程度保障根管治療後的牙齒遭二次感染的可能,這也是為何每次抽完神經,牙醫師都會建議患者依照牙齒結構受損的不同,選擇部分重建的齒雕,或是完全覆蓋的固定式假牙。
隨著牙科器械的發展,除了牙髓銼針的不同世代材料應用,協助縮短根管治療的療程,黃琮勛表示,針對根管內部結構複雜及鈣化的牙齒,牙髓病科專科醫師也能藉由顯微鏡的介入,還有更先進的沖洗設備,盡可能降低根管治療後二次感染的風險,更徹底的清潔牙髓腔,提升根管治療的品質,再搭配適當的齒質重建,就能有效延長原生牙齒的壽命。
文章來源/CNEWS匯流新聞網